中山大学习近平外交思想青年研学社第二次全体大会顺利召开
2023年10月31日,中山大学习近平外交思想青年研学社(下称“研学社”)第二次全体大会在珠海校区教学楼F209顺利召开。45名来自不同学院、涵盖本硕博各个层次的研学社成员参与会议,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李晓超、社团指导老师副教授谷名飞、辅导员赵函庚出席会议。2023级硕士研究生黄淑怡主持会议。

研学社第二次全体大会顺利召开
2023年10月31日,中山大学习近平外交思想青年研学社(下称“研学社”)第二次全体大会在珠海校区教学楼F209顺利召开。45名来自不同学院、涵盖本硕博各个层次的研学社成员参与会议,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李晓超、社团指导老师副教授谷名飞、辅导员赵函庚出席会议。2023级硕士研究生黄淑怡主持会议。

研学社第二次全体大会顺利召开
10月29日,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和研究生会联合组织开展了学院党团共建活动,学院全体硕士生、博士生同学一起参观了横琴规划展厅和香洲埠文化院街。
金风送爽,秋色宜人。本次活动的第一站,大家来到了位于横琴岛上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展示厅。初心发轫,海岛蝶变。2009年1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考察澳门期间第一次来到横琴,为这里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中央政府已决定同意开发横琴岛!自此,横琴迎来了一场崭新的蜕变。
通过观看横琴新区宣传片以及展厅讲解员的介绍,大家了解了横琴的发展历程,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四共”管理新体,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重点产业,以及合作区以分线管理和税收优惠政策为代表的政策体系等。展厅生动展现了珠海横琴从一座“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小岛变为一座高楼林立、大道纵横的现代化新城的发展过程。通过此次参观,同学们更深入地认识到了“珠澳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我国初心不改,奋力书写“一国两制”新篇章的坚定信念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亚太论坛系列讲座第136讲
“一带一路”周年系列讲座第6讲
新加坡与中国新移民
主讲人
游俊豪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主持人
黎相宜
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
讲座时间
国际关系学院202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实行以综合素质能力考核为基础的“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申请人须按照中山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和国际关系学院的相关要求进行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及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入学前未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3.有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
4.考生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最迟须在录取前提交)。
5.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外语水平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1) 在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大学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

亚太论坛系列讲座第135讲
日本政治生态的变化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讲座简介
日本自冷战结束以来,其政治生态和社会思潮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受政党政治、经济萧条以及地区/国际形势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右倾化、保守化和民粹化三种趋势。讲座围绕日本政治体系的变迁,重点对前述三种变化背后的逻辑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产生政治生态变化的表现。最后,本讲座考察这种变化对日本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关系产生的影响。
主讲人
国际关系学院图书资料室自2022年9月开放以来,不断购置最新出版的专业图书,致力于为同学们的学习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撑。2023年3月以来,图书资料室陆续推出四期“新书概览”,及时向同学们分享新书信息。从第五期开始,“新书概览”同步在官微推送,方便保存和查阅。欢迎同学们常来读书、积极荐书,为提升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打下坚实基础。




“本科生学术训练与论文写作”系列讲座第四讲
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
讲座简介
为进一步推动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支持“科研选题与学术能力综述训练”和“学年论文”课程的更好开展,我院本学期将举办“本科生学术训练与论文写作”系列讲座,邀请学院教师围绕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学术规范等主题进行经验分享。
本次讲座谷名飞老师将结合个人学习与科研经历,介绍不同阶段学术论文写作的类型、特点及作用,从论文结构和写作方法两方面,分享论文写作过程中在核心问题、文章结构、研究方法、语言表达和注释规范等方面需要注意的要点。
主讲人
2023年10月25日晚,我院“本科生学术训练与论文写作”系列讲座第三讲在海琴六号楼B210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期邀请中山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周梦洁老师主讲,我院叶晓静特聘副研究员主持。

讲座伊始,周梦洁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文献及其获取的相关内容。她先对文献的具体内涵进行讲解,再就文献的分类提供相关指引。针对我院同学的学科背景,周老师分享了大量国际关系专业相关数据库,按照原始资料类数据库、全文文献数据库、题录数据库三类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供了部分大家关心的核心期刊、核心文献的获取渠道。周老师还具体示范了如何在图书馆网站查阅电子文献,她建议同学们先确定检索途径并编写检索式,再根据检索结果进行调整。
2023年10月22日上午,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九次研究生代表大会于珠海校区海琴六号C103顺利召开。我院43名研究生参加会议,学院党委书记李晓超、辅导员赵函庚出席会议。会议由学院第八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刘婧忻主持。
工作报告
大会听取并审议了《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八届研究生会工作报告》。报告从“聚焦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学风引领,提升学术修养”、“丰富课余生活,促进全面发展”、“推进纵深改革,打造先进研会”等四个方面,回顾了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八次研究生大会以来取得的工作和成果,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报告强调,国际关系学院第八届研究生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响应党和国家对青年的号召;准确把握研究生会组织的本质属性,兢兢业业为研究生同学服务;恪守“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践行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的初心使命。
换届选举
2023年10月27日下午,我院“历史与战略研究”学术工作坊第一期顺利启动。本次工作坊由我院孙兴杰教授引言,我院牛军凯教授、历史学系(珠海)史宏飞副教授、我院杨黎泽助理教授和徐桑奕助理教授作为与谈人,共同讨论了“历史与战略的结合:何以相互促进与助益”这一主题。

孙兴杰教授阐述了历史研究的优势以及战略研究对历史研究的意义。他认为,历史分期中的转折性事件构成了历史变迁的突变性因素;历史研究为战略研究提供了背景和资料,甚至是战略研究本身。而战略研究则更具问题导向,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问题意识和理论框架。在当下,如何结合历史时空和战略机理来构建超越欧洲中心的国际关系史叙事体系是国际关系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