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通过-发布

学子风采 | 国关学子+勤工助学=?看他们这样回答!

谈到“勤工助学”

你最先想到什么?

一起来看看国关学子,

是如何用行动回答的吧!

 

“个人能力值加满”

最开始做学助,是受到宿舍学姐的影响,在她们的建议下,我也开始尝试。

担任学助使我感受到了自食其力的幸福感,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技能,包括处理文件、与人沟通交流等行政工作中必备的能力,这丰富了我的经历体验,也让我的个人能力在多方面得到了提升和锻炼。

——2018级 宋玲玲 总务处学生助理

 

“实现了自我价值”

怀着“做些有意义的事”的初衷,我报名并成为了学助。在一点一滴小事的积累中,我逐渐认识到自己也能够为学院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中大模联 | 第十四届中山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成功举办

2022年5月21-22日,第十四届中山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以下简称“中大模联”)以线上方式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的近150名师生欢聚云端,打造了一场守正与创新兼具的盛宴。本次大会由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社主办。

 

参会人员合影

 

大会开幕式

5月21日上午,第十四届中山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开幕式顺利举行。中山大学学生工作管理处副处长、珠海校区管委会副主任林美珍,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昀、姜鹏副教授、谷名飞副教授、专职研究员(博士后)刘婷婷与团总支书记张天华受邀出席。

讲座回顾 | 孙学峰教授主讲国际关系学位论文的研究设计

2022年5月18日晚,我院“国关大视野”系列讲座第21讲隆重开讲。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国际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学峰主讲,我院庞琴副教授主持。

 

孙学峰教授主讲

 

讲座期间,孙老师结合大量研究实例对国际关系学位论文研究设计的核心步骤做了详细介绍,并结合具体案例就如何提升论文研究设计质量等问题分享了感受和体会,为同学们完成高质量学位论文开拓了思路。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就“实证检验可靠性”、“建立解释框架”等议题提出了多个问题,孙老师对此一一作了回应和解答,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提升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和主要路径。

 

我院召开教职工大会学习贯彻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5月23日,我院召开教职工大会传达学习学校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会议由院长牛军凯主持,学院领导班子、专任教师、专职研究人员(含博士后)和党政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重点传达了高松校长所作的《以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 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大会报告和陈春声书记总结讲话精神,对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院举办研究生支教团经验分享会

5月22日,我院在线上举办了研究生支教团经验分享会。本次分享会由研究生党支部、学院团总支实践部和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承办,祁蕾担任主持。

分享会上,我院2017级本科生陈汝平和2021级硕士生阿卜杜凯尤木·伊米尔萨伊普详细地介绍了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及其申请流程、面试考核与后续工作。

我院2020级硕士生张笑天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在林芝支教的难忘故事,分享了支教生活中的感悟和心得。在分享会上,张笑天播放了两段支教视频,使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支教地状况以及支教团成员的日常工作。

最后,我院2021级硕士生赖洁林通过支教生活中拍下的照片展示了自己在教学工作和生活的全貌。

四位分享者一致认为,支教对他们人生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他们鼓励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加入研究生支教团,收获更多人生的精彩体验。

这次分享会为有志于服务西部、有支教意向的同学全面介绍了研究生支教团的参与路径和日常工作生活,激发了更多同学们对支教的向往。“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希望一届届的国关学子接过接力棒,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谱写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撰稿 | 祁蕾

编辑 | 陈荥琳

初审 | 张天华

审核 | 周昀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启事

中山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著名学者陈序经先生等人开创的东南亚及华侨华人研究奠定了中山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的学科基础。1978年学校创立东南亚研究所,形成了一批又一批海内外学界公认的具有开拓性的东南亚研究成果。2002年,学校设立国际关系学系,开始招收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2007年,学校成立亚太研究院,并聘任国际权威学者滨下武志先生为院长。2015年,在原亚太研究院办学资源的基础上,国际关系学院成立。这标志着国际关系学科在学校整体学科布局中的重要性得到全面提升。在2020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中山大学政治学及国际关系全球排名151-200,居国内第六。

学院设有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博士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硕士点,国际政治本科专业。学院聚焦国际关系学科前沿,服务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东南亚研究、亚洲海洋问题、大洋洲研究等领域具有特色和团队优势,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关系学科。

为推动国内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与学术交流,增进优秀青年学生对我校国际关系学科和研究生教育状况的了解,同时为本院选拔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人选,我院决定于2022年7月以线上形式举办“202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国际关系与区域国别研究)夏令营”活动。

会议回顾 | “百年变局与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 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5月22日,由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发起主办的“百年变局与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线顺利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余位国际关系学科知名学者云端汇聚参加会议。

 

 

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俄乌冲突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复杂演变,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世界终将走向何方、世界应该走向何方已成为中国学者必须回答的世纪之问!国际关系学科的重要性由此空前凸显出来。这对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发起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恰逢其时。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发表真知灼见,碰撞出思想火花,携手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活动预告 | 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分享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波澜壮阔,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面对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判断国际形势走向和我国所处历史方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中国应当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好新时代外交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和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即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在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自2022年4月以来开展习近平外交思想专题学习,现定于5月25日(周三)19点30分在珠海校区海琴6号B208室举行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

 

139人参与,总跑步里程3676公里!诞生5位“夜跑之星”!

为提高国关学子体育素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我院自3月23日到4月25日分别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和珠海校区组织了荧光夜跑活动。此次活动共139位同学参与,活动期间跑步人次超1000,跑步里程数共计3676公里。2021级新文科实验班1班跑步人次超400,位居各班级榜首,本科生2020级班级和2019级1班分别以205人次和158人次位列第二、第三。

 

珠海校区夜跑师生合影

 

人才培养 | 我院第五届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论文大赛顺利举行

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反映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推动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我院已连续举办四届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论文大赛。第五届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论文大赛面向2019级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2022年3月初发出比赛通知,共收到参赛论文17篇。学院组织教师遴选小组进行遴选,12篇论文进入答辩比赛环节。

 

 

5月16日下午,论文大赛答辩环节以线上方式进行。张志文副院长、覃丽芳副教授、杨海助理教授、姚炯副研究员、刘婷婷副研究员作为比赛评委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