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战略智慧、担当精神——欢迎报考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南亚及华侨华人研究,1978年成立东南亚研究所,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南亚研究重镇。经过国际关系学系、亚太研究院到国际关系学院的传承发展,国际关系学科日臻成熟。2015年,在亚太研究院基础上成立国际关系学院,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科发展迈入新时期。在2023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中山大学政治学及国际关系全球排名151-200,居国内第六。

 

专业介绍

招生专业:国际政治,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科2022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五,2023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居国内第六。

· 大类基础课:政治学原理、国际关系学概论、中国政府与政治

· 专业基础课: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国际关系史、政治学研究方法

· 专业核心课:外交学概论、地缘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

国际政治专业第一年在社会科学大类进行大类培养,后三年进入专业培养。学院确立“三维三线三层”综合育人体系,培养立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进行原创性思考与综合性实践的创新型人才。

新型国际政治人才创新培养体系探索

 

三维立体育人模式以研究型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进阶式科研训练为主线、以多元化实践类教学活动为特色。立足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开设中山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地缘政治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持续完善“区域与国别研究”“国际战略与全球治理”“历史、文化与国际关系”三大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实施进阶式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发掘学生学术潜力提升学术问题意识与写作水平。开展扎实的实践教学,组织本科生赴广东清远、广西东兴、海南琼海、广东惠州等地进行田野调查,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增强家国情怀。

三线联动育人机制打造“导师指导-朋辈分享-师生交流”链条。建立“启程导师-学术训练导师-毕业论文导师”的连贯制度,推进朋辈分享日常化。设立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开展“学习经验”的专题交流与互动。促进师生交流常态化,举行“伶仃问学”“共读一本好书”“学术与人生”“康乐校友,四季茶话”四大师生交流品牌活动。

三层互动育人空间推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种人”互动交融。设立海景图书资料室,保存珍藏东南亚研究所典籍文献,不断更新添置专业书籍。构建“边境口岸”“丝绸之路沿线”“华侨农场”等空间场域,推进实践教学。依托院内外模拟联合国、国关数据实验室、习近平外交思想青年研学社、高端智库等活动平台,提供学业发展、职业规划。

 

学子风采

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勤学善思,笃行不怠,努力进取,追求卓越。他们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等全国性学科竞赛舞台上取得优异成绩。他们在“习近平外交思想青年论坛”“中山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等学术实践活动中展现青年学子的风采。他们在“国关春风”等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多名学生获评星级志愿者。

 

对外交流

国际关系学院的教学、科研围绕国际问题展开,已与亚洲、欧美、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智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访问交流、合作研究、主办或参与国际会议等方式,助力事业发展。学院积极创造对外交流条件,与法国里尔政治学院等欧美高校设有定期交换生项目,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深造就业

国际关系学院厚植学生对专业和学术的兴趣,多种途径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全方位支撑。超过80%的本科生选择升学深造,近三年升学深造率近60%。国内升学集中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境外升学大部分进入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如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近三年就业率接近90%,为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输送了大量人才。

 

寄语考生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迫切需要熟悉国际局势的专业人才。国际关系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智慧和担当精神”、拥有强大“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能够引领未来的卓越人才。欢迎胸怀祖国、心系天下的青年学子报考。

 

 

编辑 | 邓超卓

初审 | 林炽晴

审核 | 孙兴杰

审核发布 | 李晓超